为深入学习贯彻习文化思想和省委十二届七次全会、市委十四届七次全会精神,弘扬中华优良历史传统文化,强化社科普及人才队伍建设,8月14日,由四川省社科联指导,成都市社科联主办的“以巴蜀文化之光为中华文明添彩”2025年四川省社科普及大赛成都赛区初赛在成都市社科联学术报告厅举办。四川省社科联党组副书记于丽,科普处一级调研员宋歌、田丰出席并指导大赛工作。本次大赛特邀四川省委省直机关党校副校长陈学明教授、东周社主讲人周东、成都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岳鹏教授、成都博物馆一级讲解员杜宇、成都杜甫草堂博物馆副研究馆员向昕、成都市社科院历史与文化研究所研究员胡越英、成都市社科院信息中心副主任张冀担任评委。成都理工大学、成都金沙遗址博物馆、成都方志馆和武侯区委党校等单位的17组选手参赛。
社科普及工作承载着传承人类文明、传播科学思想、弘扬人文精神的崇高使命,肩负着推动党的创新理论“飞入寻常百姓家”的时代重任,特别是在中国式现代化全方面推进强国建设、民族复兴伟业的新征程中,发挥着凝心铸魂、固本培元、聚力发展的及其重要的作用。四川省社科联于2025年6月启动了四川省社科普及大赛,大赛分初赛、复赛、决赛三个阶段进行。其中,成都赛区的初赛工作由成都市社科联负责。成都市社科联积极动员和组织社科普及基地、直属社团、文博单位和市民个人参赛,共收到28组、31名选手报名材料,通过初筛,确定17组、17人参加初赛。
在比赛中,17组选手展开了激烈的角逐。《陆游:南宋四川美食的最佳代言人》《成都第一个商业场》《传承民族千年匠心 绽放黑陶艺术风采》《寻川剧流转足迹,探川剧传播密码》......选手们通过生动的讲述和精彩的演绎,将巴蜀文化的深厚底蕴和独特魅力展现得淋漓尽致。
“作为一名社科普及者,我非常荣幸能参与博物馆讲解员的工作,每天面对不同人群介绍四川和成都的历史。”来自成都金沙遗址博物馆的赵鑫雯,带来作品《天府农耕的见证者—“木耜”》,通过深入挖掘和研究金沙遗址出土的木耜文物,生动展现了古蜀文明中农耕文化的历史价值。“通过这样的普及,我们大家都希望引领大家走进博物馆,进一步探索古蜀大地的农业发展历史,通过精美的青铜器、黄金面具、太阳神鸟等珍贵文物,探寻其背后的农业发展趋势。”
来自武侯区委党校的牟染,以茶为切入点,带来作品《盖碗茶里冲泡出的“万千气象”》,通过细致入微的观察和独到的文化解读,揭示成都人生活中的盖碗茶这一传统生活方式背后所蕴含的丰富文化内涵和社会生活风貌。“我曾做过基层宣讲工作,我相信通过这一种大家熟悉的文化入手,能够将党的理论政策和中华文化的瑰宝飞入寻常百姓家。”
“欧阳氏川剧脸谱是成都有代表性的一个脸谱流派,有很重要的珍惜价值。”来自成都理工大学、四川省川剧艺术普及基地的谢思岚,带来《变化之妙:欧阳氏川剧脸谱的传承与创新》作品,通过对欧阳川剧脸谱的深入剖析和创新发展,展示了川剧脸谱艺术的独到神韵及其在当代文化传承中的及其重要的作用。“我们大家都希望通过大家熟悉的知识点入手,逐步引导他们跳出固有的领域,获取新的科普知识。”
整场比赛,17组选手或从历史典故入手,讲述巴蜀文化的源远流长;或从民间美食着眼,展现巴蜀地域的美味;或从艺术瑰宝切入,诠释巴蜀文化的独特韵味。每一场演讲都仿佛是一扇窗,让观众得以窥见巴蜀文化的博大精深。最终,活动按照得分高低顺序评选出排名前十位的选手代表成都参加四川省社科普及大赛复赛、决赛。
比赛过程中,评委们认真聆听,仔细打分,对选手们的表现给予了高度评价比赛过程中,评委们认真聆听,仔细打分,对选手们的表现给予了高度评价。他们都以为,选手们不仅具备扎实的社科知识功底,更有着出色的表达能力和感染力,能够将复杂的社科知识以通俗易懂的方式呈现给观众,真正达到了社科普及的目的。
“要让绝大多数基层群众了解社科类的基本知识和党的基本理论。要让这些理论真正‘飞入寻常百姓家’,就必须借助一个优秀的载体。此次大赛便是很好一种方式。”陈学明表示,无论是利用当前的人工智能技术,还是各种新媒体手段,实际上都是在解决如何让大家更容易接受的问题。所以,一名科普工作者,自身的专业相关知识必须扎实,进而可以应用通俗易懂的语言,将深奥的思想内容有效地传达给大众,这才是至关重要的。周东表示,大赛能够让社科普及人才相互碰撞、激发火花,选手通过参与活动获得感、成就感满满。同时,他们还能将所学知识传播给更多人,形成一种良性循环。
“此次全省社科普及大赛聚焦‘以巴蜀文化之光为中华文明添彩’重大主题,不仅是深入学习贯彻习文化思想的重要举措,也是学习贯彻省委十二届七次全会精神的生动实践。”成都市社科联党组书记邵波表示,大赛的举办有利于在新的起点继续推动巴蜀文化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助力四川建设习文化思想实践新高地,对培养造就一批政治素质好、理论功底扎实、宣传阐释本领过硬,能够讲好中国式现代化四川故事、成都故事的优秀社科普及人才队伍具有重大意义,社科界应从办好此次社科普及大赛做起,不断坚定文化自信、深化研究阐释,为奋力谱写中国式现代化四川新篇章贡献社科力量。
来自各区(市)县社科联、直属社团、科普基地、市文广旅局、市科协等有关部门的嘉宾代表,市民群众代表,以及成都市社科联(院)职工参加此次活动。